辛卯年二月初八日處科
孚聖訓:
炁凝眞水孕玄津。涵育一胞天地人。三十六宮春自在。澄心觀妙悟傳薪。
宗敎化世。數千年來於玆。弘道之功並著。而名義迥殊。是道與敎有別乎。其關係若何。五敎中之道敎卽大道之謂乎。各敎之發源與歸宿。同乎異耶。敎者敎人爲善也。故修道之謂敎。中古以降。因人心之趨向。習俗之相安。因時因地。敎人以昌道也。
大道爲宗敎之體 。宗敎爲大道之用。自有密切之關係。然宗敎名稱。始於周代。是與大道不能謂之無別。道敎爲五敎之一。老子亦周人也。五敎同以昌明大道爲主旨。敎於人者。始於率性。極於盡性。則發源與歸宿之相同 。又可知焉。所不同者。形式之跡象耳。
一本而萬殊。殊途而同歸。不僅道與敎之關係爲然。天地間萬事萬物。皆如是也。蓋嘗論之。道本無名。強名曰道。有名萬物之始。無名萬物之母。道生天地以孕萬靈。物類所以資始也。炁凝爲水。以化乎氣。子母所以相依也。
始者謂之本源。母者謂之根脈。由本源而暢支流。是道化之推行也。由本源以溯根脈。是道體之因昷也。因昷系於一胞。實萬有之所宗也。炁之孕水。恰得乎中。無過與不及之處。可悟道體之不偏不倚。至公至正。從而參澈有形之形。是炁之所以化乎氣也。無形之形。是氣之所以返乎炁也。炁氣相依。息息無間。定命凝靈。以養乎仁。仁蘊於內 。可系生生不息之機。仁發於外。可運生生不息之化。系機以運化。 涵化而迎機。然後天地之大。品類之繁。萬物熙熙。如登春臺。此上古之世。淳樸自然。道化功用所以普被也。
充乎天地之形聲色相。皆道之所寓。然有形者跡象。無形者原理。由原理以生跡象。由跡象而證原理。輪輪轉轉。皆自然之遞嬗。有遞嬗必有演進。有演進以見繁博。由繁博而得指歸。是時之爲用。審乎時中之義。可識衆妙之門。故曰大哉時乎。就史乘記戴。撮其概略而言。
道在無名之世。天人渾化。毫無跡象。道在有名以後。天人之間。已見隔離。溯流可以窮源 。論世足資勵修。溯自結繩之世。進而製作文字。巢居之時。進而建築宮室。茹毛飲血。進而爲烹飪衣裳。群居無別。進而爲倫理有序。嚐百草以成藥餌。造弓矢以資防衞。擧凡班班可考者。皆古聖先哲經濟文物彪炳之事業。亦炁氣靈性發揮之功用也。於玆遞嬗之所在。可悟演進之自然。益信道無今古。化無新舊。惟以濟世利物爲主旨耳。
唐虞授受。於精一微言。存渾穆氣象。及乎舜禹揖讓。卽不能不分剖道心人心之別。以收精一執中之效。夫堯之於舜。舜之於禹。其屬望與倚畀。固無以異也。國計民生之關懷。亦無以異也。相距之歲時無多。而傳薪之際。已見繁簡之不同。則千百年之後。因時地習俗之所關。相機制宜。闡道化人。是又理勢之所必然者。此宗敎之興。所以順應時機。而見昌道之宏功也。跡象雖異。原理無殊。同源同歸。又奚以疑。
宗敎旣同源而同歸。又何必各立門戶。異其形式。以滋擾世之惑。是遞嬗之自然。亦相機制宜不得不然者。三代以前。天人接近。無待敎義以弘道諦。周室將衰。道旨漸晦。人心幻惑。見解分歧。自然之坐法旣昧。先天之眞理弗彰。聲色貨利。習染日深。干戈饑饉 。災荒頻至。斯卽老子所謂下士聞道大笑之時也。旣不可驟語以高深 。又豈能坐視而不救。於是各敎聖哲。受命於天。應運而降。因時興敎。以安天下。相度地勢。默察人心。由淺顯之處。循循善誘。因其有保生之心。乃示以修養。因其有趨樂之心。乃昭以禮樂。因其有尊榮之心。乃激之以褒貶。因其有惻隱之心。乃導之以佈施。因其有祈福畏禍之心。乃語之以天堂地獄因果報應。因其生心。引之復性。經典則順習俗以爲演述。坐法則由後天以資進功。各敎主苦心孤詣之宣闡。亦非出自臆造。故事分歧。實則先天所固有。特以順應時機。由於智慧以發明之。此其門戶形式不同之原因也。
觀乎紫氣東來。函關西去。五千言著述。肇道敎之開山。洙泗杏壇。刪詩定禮。春秋一編 。輝耀今古。定百世之書法。稱儒林之宗主。復有西方王子。敝屣尊榮。鹿苑鷲峯。演經說法。推爲釋門之宗師。三敎同時鼎立。人心各有依歸。然地域之所現。風尙不同。渡化之方。豈容忽視。於耶囘敎義之嫓美頡頑。允稱中流之砥柱。同駕人海之慈航。而見天心愛人愛物。無所不用其極也。人心傾向。各有不同。大道為公。都無歧視。就其性情之所近。以宏普渡之功。跡象雖殊。實無妨於原理之一致。
世人但睹五敎之典章服制。迥乎不同。遂目爲歧異。亦因流行旣久。各守門戶。故步自封。益形隔閡。若探討其精義。自見異曲同工之妙 。綜而論之。五敎文獻。各具心傳。皆以弘道化人爲主要。道敎重在清淨。以渡化爲功。儒敎重在忠恕。以悲憫爲本。釋敎以慈悲爲心。 耶敎以博愛濟世。囘敎以宏忍示範。雖皆有注重之處。而衛道闡道之旨。均無二致。數千載炳如日星。歷久不衰。是皆自然之趨勢也。
然則院會之融通敎義。又何故哉。大化之闢闔。純任自然。炁靈之原理 。鑽研彌深。院會以救敎化世爲宗。欲化世人先救敎爭。近季以來。宗敎門戶之爭。迄無寧息。甚而一敎之中。派別各殊。旣不能滙參精奧。以期貫通。遂不免各是其是。自昧眞旨。同一儒也。重訓詁者專主考據。重踐履者專主性理。講考據者視性理爲空談。研性理者視考據爲舍本齊末。同一理學。復有派別。朱陸異同之辯。數百年而不息 。彼此菲薄。相持不下。或褒今而貶古。或重古而輕今。一敎如此。其他可知。此無他。逐流忘返。昧乎根本之所致。長此以往。各敎眞旨。逐漸否塞。同一宗敎。亦如秦越。人心所系。何堪設想。
師靈渡世。闡明一胞之孕育。開示五敎之根源。俾修人同探大本。跡象旣可渾化。門戶自無成見。各敎信徒更得以發揚其敎義。同趨上乘之境地。
三十戴以前。設院之初。卽以專修公修。告於諸方。於自然之中。寓至意焉。專修者由其本敎。上溯眞宗。公修者博覽宏通。集思廣益。自知五敎之立。譬如江淮河漢。貫注大地。而派流昷氾。莫不朝宗於海。然而炁孕成水。水何以孕。孕於道也。道孕萬靈。主樞仍在於無形。無形主樞。卽是至聖先天之炁胞。不過體用微妙之運用 。非詳參深悟。不能明焉。
能知源頭歸宿之點。可悟體用相得之幾。敎以道立。昭其體也。道以敎行。展其用也。體用兼賅。大道之所以爲公也。道之爲體。大無不包。小無不被。放之彌六合。卷之藏於密 。惟在格物致知。自得原理所在。原理者。公理之謂也。故大道之行。天下爲公。悟進之本。全在私修。所以然者。修去其私。自見原理 。能有補偏救弊之修。自得全眞葆光之候。靈光不昧。本體自然呈露。
事不隨私。理無強執。其炁自孕。其靈自活。其心自明。其氣自通。明乎心以運諸事。運諸事以達乎理。不蔓不枝。無執無着。自見事理之雙全。公理旣明。道諦以彰。然後遠者慕其德。近者感其誠。誠感交孚。因應一切。自有左右逢源。攸往咸宜之樂。
修人要旨。不以宗敎境界。而昧於道本。亦不以大道高深。而忽於宗敎。方爲體用兼賅之修。蓋五敎之於大道。猶五洲之附於地面。人類之處於兩間也。覽乎輿圖。固有亜、歐、美、澳、非之名稱。而山川城郭。同載於地球之上。考乎種族。自見黃白黑紅棕之別殊。而圓顱方趾。同處於宇宙之間。且宇宙之內。亦惟以此萬象而見繁賾焉。尤有進者。五洲而外。極寒之地。奇熱之區。所在多有。五敎而外。窮郷僻壤之人。目不睹文字。耳不聞禮樂。或耕鑿以資飲食。或漁獵以維生計。優遊自適。各保天眞。若此者。均在天地覆載之中。以見炁胞孕育之妙。
修人以濶大之襟懷。高遠之眼光。體物不遺。自明大道之至諦。升堂入室。登峯造極。行見上下五千紀以來。縱橫兩半球之內。一道同風。萬方響化。全賴修人之努力悟進耳。